中国特殊教育网 (作者 朱晓:浙江省聋儿康复中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书中提到: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对周围一切的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幼儿认识世界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不是空洞无物的声音,它与物体、动作,环境、事物紧密相关。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在教学中应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接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聋孩子的关键是让他们多听多说,发展孩子的语言,多写、多算、多练开发孩子的智力,这些固然都有他的道理。但是殊不知,这样一来,也就使孩子逐步疏远了大自然,从而失去了一位可以启迪孩子心灵,发展孩子语言的好老师。更有甚者,天天将孩子关在家里或是语训机构,强化训练,剥夺了孩子一切玩耍的时间,总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进步的更快,掌握更多的语言。但是他们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语言学了是干什么用的,不给孩子接触大自然,不给孩子与外界的交往,他们的语言能得到运用吗?识字是学习,绘画是学习,走进大自然也是学习。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置身于天地万物之中去探索、去发展语言,去运用语言,了解自然,感受声响,陶冶情操,丰富知识。
一、 定期开展户外教学活动
做为我们成人都深有感触,对自己童年时代曾经游玩过的地方特别有感情,曾经洗过澡、摸过鱼的小河,爬过的小山坡,采摘过野花、捕捉过蟋蟀的草地,都会引起我们愉快的回忆,终身难忘。根据自己的这些经验,我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户外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引发他们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意识的让这种知识的获得变成较持久的记忆。例如教11月份的主题《秋天来了》时,我就为它度身设计了四次户外教学活动,分别为“秋天的公园”“秋天的田野”“秋天的果园”“秋天的大街”每次出去教学之前都对孩子提出明确的教育目标,让孩子带着问题来到大自然中,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细心的观察,利用大自然帮他们解决问题。在 “秋天的公园”中,让孩子观察公园里各种花草树木的变化,人们的穿着变化,从而让孩子掌握了秋天自然景物、天气特征等方面内容;在参观“秋天的田野”时,观察各种农作物,以及田野的“金灿灿”的颜色,体会到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参观“秋天的果园”时,找出各种各样丰收的水果,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后通过“秋天的大街”对前面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做一个细致全面的概括,既观察大街上对人们的穿衣、活动,又观察大街上的各种水果店、花店出售的各种东西等。通过这样几次的户外教学,孩子真正的从各个方面获得了与秋天相关的知识,从而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秋天来了》。我这所有的教学都是在大自然这个大环境中完成的,教师不必费心的做各种各样的教玩具,但是它却可以起到你在课堂上达不到的效果。有的教师在进行这些主题教学的时候,也都费了很大的心思,选择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它们尽量与主题相关,如:今天上橘子、明天上小麦、后天上菊花,虽然他所选的东西都与主题相关,但是给孩子的仅仅只是一个个的知识点,孩子不能从你所给的这些内容而认识到秋天来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教学,让孩子感受到它的美,领略到它千姿百态的变化。聋孩子的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在孩子直接的感知中,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
二、 充分利用好每年的春游和秋游活动
每个幼儿园、小学、中学每年都会组织春、秋游活动,而孩子们对它们也都特别的期盼,
那么如何更好的让每年仅有的这一两次活动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这就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有的教师带着孩子走马观花,把所有的景物看一遍就完了,还有的把它做为了大会餐,到了目的地,让孩子们把所有带的好吃拿出来,吃完了活动也就结束了。其实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应该带他们领略绮丽的风光,接受自然美的熏陶,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有重点的让聋孩子进行观察,而不能泛泛的什么都要,这样会使孩子的负担过重,反而什么都得不到。我在观察我们班孩子语言使用的时候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孩子虽然会用一些描述性的语句表达他所看到的东西,但是不会运用语气词,没有感叹句,句式显得很单调,而一些叹词如“啊”“噢”“呀”等和感叹句的教授在课堂的教学上又有一定的局限,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在组织春秋游活动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了语气词的运用,如:看到公园里盛开的各种各样美丽鲜花时,我就大声的说:“啊!多美的花啊!”看到远处有东西的时候就说:“咦?那边是什么,让我们去看看吧!”通过每次的反复使用,现在我们班的孩子都学会了运用感叹词,使用感叹句,句子运用的也更灵活了,记得有一次,我穿了一条刚买的裙子去班里上课的时候,我们班所有的孩子一看到我就说:“哇!好漂亮啊!”我心理听了甜滋滋的,不是因为孩子夸我的裙子好看,而是他们终于学会运用感叹词来表达了。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应做个有心人,了解你的孩子需要什么,你该教授他们什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春秋游活动中,都应该让孩子有所获得,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
三、 在园内开辟动物角、开展种植活动
前面所说的这些或许有的教师说执行起来要有各个方面等的配合,不是那么方便的事
情,那么这第三点就是我们每个教师完全可以做到的,让聋孩子饲养小动物,观察小动物,在与小动物的零距离接触中培养孩子对动物的深厚感情,如***简单的就是养小蝌蚪的活动,孩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小蝌蚪一系列的变化,这比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要好的多,它更直接,孩子学的兴趣也更浓。还可以请求得到家长的配合,认养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家园一致的进行教学,使孩子逐步具有保护动物的强烈意识与自觉行为。春天,教师可以带聋孩子一起种植树木、花草、蔬菜,或者开展认养园内的一小块绿地、一株植物等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聋孩子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的时候都是边说边做,这样孩子就知道了这种劳动叫什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并观察他们的生长过程。启发孩子给植物画日记,记录它们的变化,并且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们采取的是每次分小组进行种植与认养,每周五进行每个小组的总结发言讨论活动,大家上来说一说你们组的小动物或是认养的植物这一周发生了什么变化,有的孩子说:“长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有的会说:“他们的小乌龟现在一动不动了”。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语,进一步的深化孩子的语言使用,这样通过孩子自己的亲自操作与观察后掌握的语言就更快,更多,更丰富。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时候还可以引导他们一些观察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观察:比如,观察桃树时,先让孩子对桃树的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然后再分别观察它的每一个部分特征,树干、树叶、树枝是怎样的,花朵有几个花瓣,闻一闻桃花的相味等。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的机会,视野开阔了,语言丰富了,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是一本无字的生活教科书。只要打开了这本书,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
一个色彩斑斓的大世界。她的千姿百态、无穷的变化,都吸引着富有好奇心的孩子。在我们打开他们向自然求索知识心扉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聋孩子他们自身的学习知识的特点,使它更好的为我们的孩子服务。首先我们的孩子是带着他们的助听装置进行学习的,在利用大自然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首要干扰因素就是环境噪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出去之前都应对每个孩子的助听装置进行一遍检查,并确保每个孩子的装置都正常工作,对一些可调节麦克风灵敏度的助听装置,可以调整到低一些,主要接收放大教师说话的声音。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在团体中,在活动中倾听的能力,在每天进行户外晨间活动的时候进行点名,培养户外听的能力,在体育课中进行长跑、短跑等活动的时候,多叫他们的名字,游戏活动时边游戏边讲解规则,这些方法都有提高利于孩子在户外活动中听的能力。对还有一部分听能补偿效果不是很好的孩子,就不要做过多的要求,这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但是在教学时应特别要关注他们,尽量让他们靠近教师。或是让他们正面看清教师的口型。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所得。
其次是聋孩子学语言的一个通病:学的慢,忘的快。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带孩子出去教学,他们可能更多是的关注自然中的景物,而不是你老师的语言,离开了那个环境孩子可能什么都记不起来,等于说是白学。其实针对这点,我们也根本不必担心。现在的教学设备这么齐全,教学手段这么丰富,比如我们出去的时候就带着数码相机或是摄象机出去,如果没有这些设备,也不要紧,只要有一个照相机就已经足够了。把你所需要孩子掌握的内容,利用你手中的照相机,把它拍回来,然后利用电脑制制作成为幻灯,或是直接在教室里开辟一块户外教学园地,把照片贴在上面,这样你上课的时候就有很丰富的图片资料帮你,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结合图片,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掌握的特别快,效果特别好。天天贴在教室里面,孩子还可以经常的得到巩固,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只要一下课就有人在户外教学园地专栏里面看着自己的照片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组织聋孩子通过绘画、游戏、展览等多种形式,充分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现在我们已经做了一整套的大自然教学幻灯,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的宝贵资料。总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大自然就一定会为我们的孩子创造出无穷的财富。
春华秋实,大自然总是不断的奉献给人类很多的东西,它是孩子生活和活动的天然场所,让我们所有的聋孩子真正走进这位***有趣的老师,走进这所蓝天下***的大课堂,增长他们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语言,开阔他们的眼界,启迪他们的智慧,带给他们无穷的快乐和满足。